河南省臨潁縣王孟鎮黨委按照“推進3個示范,集中建設22個村”的節奏,秉承因村制宜、發揮優勢的原則,一村一策制定“亮星計劃”,先期進行3個村(高村、化莊、李拐)的“亮星”打造,其余22個村借鑒示范點經驗集中培育“亮星”。
(一)高村打造“英雄好人之村”:高村的鄉風民風底蘊扎實,群眾遵法守法用法,擁有“中國好人”馬銀成和王會平夫婦,“公安楷模”馬金濤,“滾雷英雄”馬保衛,致富不忘家鄉的鄉賢馬恒等先進模范,沒有發生非法上訪、電信詐騙、宗教活動和重大案件。
“亮星”培育計劃 :弘揚“一種精神”,開展“一個活動”,擦亮“一個品牌”,把弘揚“英雄好人”精神作為主線,積極開展道德模范、鄉賢人才和好媳婦、好婆婆等“王孟好人”選樹活動,把好人的風氣造的更濃,把英雄的牌子擦得更亮,帶動鄉風民風更加淳樸、社會治安更加穩定,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發生。
(二)化莊打造“優良家風之村”?;f村民“注重家教、注重家庭、注重家風”,培養了趙大鵬、趙二鵬等一批全國著名院校畢業的高材生,是遠近聞名的“書香名村”,有著“窮不丟書”的傳統,孕育了“不比吃穿比讀書、互幫互助送學生”的良好風尚,家風帶民風、民風育鄉風,“書香名村”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群眾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,村內基本不存在不和諧、不穩定、不安全的苗頭問題。
“亮星”培育計劃 :開展“立、曬、評、傳”家規家訓活動,“立”就是立家規,“曬”就是曬家風,“評”就是評模范,“傳”就是傳承弘揚優秀家風,計劃整合宣傳、教育、民政等部門的政策項目,建設家風家訓館,把一代代、一家家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,把優秀學子的成才之路記錄下來,以成長成才為榮,以違法違紀當恥,夯實平安法治的思想根基。
(三)李拐打造“和諧穩定之村”。李拐村利用村民“白天忙、晚上空閑”的勞作特點,組織“五老”人員和黨員代表、駐村干部、村民代表,每周利用晚上農閑時間舉辦一次“民情夜市”,搜集鄰里矛盾糾紛、特殊群體動向、社會安全隱患等民情民意,帶領村民對非法集資、反邪教、孝老愛親、村規民約等知識進行宣講解讀。對搜集到的民情民意,能當場調解的,在“民情夜市”上現場解決;不能當場解決的,由村干部代理到鎮信訪辦或縣級信訪部門反映解決,從源頭上減少矛盾問題的發生。
“亮星”培育計劃 :把“民情夜市”固化下來,進一步豐富內容、拓展主題,村民既可以說說鄰里糾紛,也可以講講村里的不穩定因素和不安全區域,還可以講講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,談談村里的發展思路,變“村干部召集群眾開展民情夜市”為“群眾主動找村干部開展民情夜市”,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,真正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。
責編:瘦馬